一、抗凝藥的適應證有哪些?
抗凝藥能阻止血液凝固,防止血栓形成,常用于房顫、人工機械瓣膜置換術(shù)后、外周靜脈血栓、肺栓塞、彌散性血管內(nèi)凝血(DIC)、急性心肌梗死(AMI)等。
二、抗凝藥的作用機制是什么?
抗凝藥的主要作用環(huán)節(jié)是針對凝血酶和凝血X因子,凝血酶是引起凝血過程最終共同通路的關(guān)鍵酶,抑制凝血酶的藥物還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;凝血X因子是內(nèi)源性凝血系統(tǒng)和外源性凝血系統(tǒng)的交匯點。
根據(jù)作用機制,抗凝藥主要分為凝血酶直接抑制劑、凝血酶間接抑制劑、維生素K拮抗劑及Xa因子抑制劑。
①凝血酶抑制劑:凝血酶直接抑制劑對與纖維蛋白結(jié)合的凝血酶及游離凝血酶均有抑制作用;凝血酶間接抑制劑僅對游離凝血酶有抑制作用。
②Xa因子抑制劑:Xa因子是一種維生素K依賴的絲氨酸蛋白酶,占據(jù)凝血瀑布反應的中心位置,Xa因子抑制劑對游離型和結(jié)合型Xa因子及凝血酶原酶復合物均有強效的抑制作用。與凝血酶直接抑制劑不同的是,Xa因子抑制劑減少凝血酶生成,但不影響已生成凝血酶的酶活性,對生理性止血功能影響小。
三、抗凝藥有哪些?
①凝血酶直接抑制劑:如達比加群酯、比伐盧定、阿加曲班、重組水蛭素(來匹盧定)等。
②凝血酶間接抑制劑:如肝素、低分子肝素等。
③維生素K拮抗劑(VKA):如華法林等。
④Xa因子抑制劑:如利伐沙班、阿哌沙班、依度沙班、磺達肝癸鈉等。
表1 抗凝藥分類
四、抗凝藥有什么區(qū)別?
(1)凝血酶直接抑制劑
達比加群酯是一種無活性的前體藥,為可逆性非肽類直接凝血酶抑制,口服吸收后在血漿和肝臟經(jīng)酯酶水解完全迅速地轉(zhuǎn)化為具有活性的達比加群。
表2 凝血酶直接抑制劑
(2)凝血酶間接抑制劑
①肝素(UFH):可與血清蛋白、巨噬細胞及內(nèi)皮細胞等廣泛結(jié)合,對凝血酶的抑制作用不完全且不穩(wěn)定,不同個體差異大,存在肝素誘導的血小板減少癥(HIT)等副作用。半衰期短,抗凝作用容易逆轉(zhuǎn),能在短時間內(nèi)達到最大抗凝效果。
②低分子肝素(LMWH):具有半衰期長、皮下注射吸收好、生物利用度高、血小板減少發(fā)生率低等特點,一般優(yōu)于普通肝素,嚴重腎功能不全患者(肌酐清除率<30 ml/min)宜用普通肝素,因其不經(jīng)腎臟代謝。
③抗Xa/IIa比值:比值越高,抗凝效果越好,而出血風險越小。
表3 凝血酶間接抑制劑
(3)新型口服抗凝藥(NOAC)
NOAC即達比加群酯、利伐沙班、阿哌沙班、依度沙班等,通過與凝血酶或Xa因子可逆性結(jié)合而發(fā)揮抗凝作用。優(yōu)點是:①不需像華法林一樣常規(guī)監(jiān)測抗凝強度;②除特殊情況(腎功能不良、高齡,低體重等),一般治療人群不需要調(diào)整劑量;③口服后吸收快,血藥濃度較快達到峰值并發(fā)揮抗凝作用;④半衰期較短,停藥后抗凝作用消失較快;⑤不受食物影響。
表4 新型口服抗凝藥
五、NOAC漏服、誤服,怎么處理?
(1)漏服
漏服1次NOAC,下次服藥無需采用雙倍劑量。如果使用每天服2次的NOAC,漏服后6 h內(nèi)可補充漏服的劑量。如果已超過6 h,無需補服,按原計劃服下一次藥。如果采用每天服1次的NOAC,漏服后12 h內(nèi)可補充漏服的劑量,如果已超過12 h,無需補服,按原計劃服下一次藥。
(2)誤服2倍的劑量
每日1次的可按原計劃在24 h后繼續(xù)服用原劑量;每日2次的停服當日第2次劑量,在24 h后開始按原劑量服用。
六、使用華法林時,需要注意哪些藥物?
華法林有很強的水溶性,口服易吸收,生物利用度為100%,口服后90 min達血藥濃度高峰,半衰期為36~42 h,血漿蛋白結(jié)合率為98%~99%,主要由肺、肝、脾和腎中儲積。華法林起效慢,2~3 d后起效,多于連續(xù)服藥4~5 d后達到最大療效,停藥5~7 d后其抗凝作用才完全消失。
①保泰松、磺吡酮、甲硝唑及磺胺甲氧嘧啶,均可明顯增強華法林對凝血酶原時間(PT)的作用;西咪替丁和奧美拉唑,輕度增強華法林對PT的作用;胺碘酮可增強華法林的抗凝作用。
②增強肝臟對華法林清除的藥物有巴比妥、利福平、卡馬西平,可抑制其抗凝作用。
七、使用NOAC時,需要注意哪些藥物?
所有NOAC在吸收和經(jīng)腎臟清除過程中均與P-糖蛋白轉(zhuǎn)運過程有關(guān),沙班類NOAC在肝臟代謝過程中均不同程度地依賴于細胞色素P450系統(tǒng),阿哌沙班、依度沙班受細胞色素P4503A4影響較少,達比加群酯在肝臟的代謝不經(jīng)過細胞色素P450系統(tǒng)。
因此,新型口服抗凝藥與P-糖蛋白和細胞色素P4503A4(CYP3A4)的強誘導劑和強抑制劑聯(lián)合應用時需注意。
P-糖蛋白與細胞色素P4503A4強抑制劑如酮康唑、伊曲康唑、伏立康唑、泊沙康唑、利福平、卡馬西平、苯妥英鈉等;P-糖蛋白抑制劑和細胞色素P4503A4弱抑制劑如維拉帕米、奎尼丁、地爾硫革、胺碘酮、決奈達隆、非洛地平、紅霉素、阿奇霉素等。
維拉帕米平片與達比加群酯同服,使達比加群酯的血藥濃度增加180%,但服藥間隔超過2 h則影響不大。
參考文獻:
[1] 張澍, 朱俊, 楊艷敏,等. 達比加群酯臨床應用的相關(guān)問題[J]. 中華心律失常學雜志, 2015, 19(2):83-86.
[2] 中華心血管病雜志血栓循證工作組. 非瓣膜病心房顫動患者應用新型口服抗凝藥物中國專家建議[J]. 中華心血管病雜志, 2014, 42(5):362-369.
[3] 張澍, 楊艷敏, 黃從新,等. 中國心房顫動患者卒中預防規(guī)范[J]. 中華心律失常學雜志, 2015(3):162-173.
[4] 靜脈血栓栓塞癥抗凝治療微循環(huán)血栓防治共識專家組. 靜脈血栓栓塞癥抗凝治療微循環(huán)血栓防治專家共識[J]. 中華老年多器官疾病雜志, 2017, 16(4):241-244.
[5] 中華醫(yī)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. 華法林抗凝治療的中國專家共識[J]. 中華內(nèi)科雜志, 2013, 52(1):76-82.
[6] 中華醫(yī)學會神經(jīng)外科學分會, 中國神經(jīng)外科重癥管理協(xié)作組. 抗栓藥物治療中顱內(nèi)出血患者神經(jīng)外科圍手術(shù)期管理中國專家共識(2018版) [J] . 中華醫(yī)學雜志, 2018, 98(21): 1640-1645.
[7] 中華醫(yī)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肺血管病學組. 急性肺血栓栓塞癥診斷治療中國專家共識[J]. 中華內(nèi)科雜志, 2010, 49(1):74-81.
[8] 中華醫(yī)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. 非瓣膜病心房顫動患者新型口服抗凝藥的應用中國專家共識[J]. 中華心律失常學雜志, 2014, 18(5):321-329.
[9] Samer Narouze, Honorio T. Benzon, David A. Provenzano, 等. 抗血小板和抗凝患者行脊柱介入和疼痛介入治療指南(三)[J].中國疼痛醫(yī)學雜志,2016,22(8):561-568.
[10] 陳炎, 陳亞蓓, 陶榮芳. 歐洲心律協(xié)會新口服抗凝劑在非瓣膜病性心房顫動病人中的應用實踐指南解讀[J]. 中西醫(yī)結(jié)合心腦血管病雜志, 2016, 14(2):207-210.
[11] 梁峰, 胡大一, 沈珠軍,等. 歐洲心臟節(jié)律協(xié)會關(guān)于非瓣膜病房顫患者新型口服抗凝劑使用的臨床實踐指南摘譯[J]. 中華臨床醫(yī)師雜志(電子版), 2014(8):1570-1577.
[12] 利伐沙班臨床應用中國專家組. 利伐沙班臨床應用中國專家建議——非瓣膜病心房顫動卒中預防分冊[J]. 中華內(nèi)科雜志, 2013, 52(10):897-902.
[13] 郭夢園, 趙志剛, 孫樹森,等. 新型口服抗凝藥與華法林臨床應用的比較[J]. 藥品評價, 2015(4):24-29.
[14] 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輯委員會血栓栓塞防治循證工作組. 達比加群酯用于非瓣膜病心房顫動患者卒中預防的臨床應用建議[J]. 中華心血管病雜志, 2014, 42(3):188-192.
[15] 童榮生, 劉躍建, 楊勇. 藥物比較與臨床合理選擇:呼吸科疾病分冊[M]. 人民衛(wèi)生出版社, 2014.
[16] 李宏建, 等. 臨床藥物治療學-心血管系統(tǒng)疾病[M]. 人民衛(wèi)生出版社, 2016.
[17] 童榮生, 李剛. 藥物比較與臨床合理選擇:心血管疾病分冊[M]. 人民衛(wèi)生出版社, 2013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