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項新研究發(fā)現,通過基因測試可以發(fā)現孩子是否智力低下。這提示科學家,盡早對孩子進行基因篩查,可能會有助于發(fā)現存在上述問題的嬰兒,甚至為應對或干預這一問題做好準備。
這項研究由卡迪夫大學、布里斯托爾大學的科學家共同完成,研究結果公布在英國內分泌協會大會上。
低智商基因
這項研究集中在Ⅱ型脫碘酶(eiodonase-2,泛稱Ⅱ型碘甲腺氨酸脫碘酶脫碘)上。Ⅱ型脫碘酶是一種含硒酶,和Ⅰ型脫碘酶、Ⅲ型脫碘酶一起屬于脫碘酶家族,它們調節(jié)甲狀腺激素生成,是甲狀腺激素代謝中最重要的轉化酶,對維持機體甲狀腺激素水平起著決定作用。
既往很多研究表明,脫碘酶的基因多態(tài)性與許多疾病的發(fā)生有關,它可能是相關疾病的易感基因,例如,科學家已經發(fā)現,編碼脫碘酶的某個基因發(fā)生突變,可能會引起糖尿病和高血壓。
在這項研究中,科學家分析了3123名7歲以下、并且已進行過IQ測試的兒童的基因數據,結果發(fā)現,那些甲狀腺激素水平偏低并且Ⅱ型脫碘酶基因異常的孩子,其IQ低于85的可能性是其他正常孩子的4倍。
而那些僅有甲狀腺激素水平低下的兒童并不具有低IQ的風險。
研究意義
卡迪夫大學醫(yī)學院的首席研究員Peter Taylor說,“如果其他的研究證實了我們的發(fā)現,那么除了常規(guī)的新生兒甲狀腺篩查外,同時對這種基因突變進行篩查也是有益的,它能夠識別出具有低智商風險的兒童。”
“另外,孩子們在甲狀腺激素水平正常、基因出現變異的情況下,擁有正常的智力水平,這提示我們,對于那些處于風險中的兒童,我們可以給他們服用含有甲狀腺激素的藥片,或許可以幫助他們的大腦正常發(fā)育并達到正常水平的智商。”
在英國,大約4%的人攜帶有Ⅱ型脫碘酶相關的基因變異,同時甲狀腺激素水平偏低。如果提早對他們進行篩查、治療,那么每年大約有3萬兒童會因此受惠。
另外,這項研究也提示了甲狀腺激素與兒童智商有密切的關系。對于育齡期女性,如患有甲減應通過治療使甲狀腺功能達標后再孕育下一代;對妊娠期甲減婦女應盡早進行藥物干預治療,干預期間及時調整藥物劑量,密切監(jiān)測甲狀腺功能,使其盡早達標,以保證后代智力發(fā)育的正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