也就是說,如果你本身就是個“壞胚”,就別再充“好人”了!專家告知的真相——在抵擋癌癥的博弈中,好的生活方式永遠無法與遺傳作用抗衡!也就是說:如果你的父母輩患有大腸癌,你又不幸繼承了他們的“壞基因”,那么你再怎么堅持良好的起居方式,你患上大腸癌風險還是很高。但我們是否就此無所作為?
“不!”
專家建議,避免“壞基因”引發(fā)致命危害,就是保持一份警覺,平時用好的生活方式“調教”它,或是在它“使壞”的時候,利用靠譜的醫(yī)學檢測手段,及時捕捉它,遏止它。
防癌食品只是個神話
別在生活中處處謹小慎微,扮演健康飲食起居的“好人”,而是要學習、掌握一些必要的醫(yī)學知識,在癌癥大敵來臨時,一眼識破它,借助醫(yī)學篩查手段,做到早期發(fā)現(xiàn)癌前期病變或是早期癌癥,并進行足量的治療。
專家稱:“一些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可以減少大腸癌發(fā)生的幾率,比如多喝奶,提高鈣的攝入量等等,一般人群即使全做到了,也只能讓危險度減少1%。”由此可見,預防大腸癌等癌癥,吃什么、怎么吃真的不像人們想像得那么重要,那些防癌食品只是個神話。
大腸癌篩查是預防的關鍵點
在我國,像上海這樣的大城市,大腸癌發(fā)病率位居所有腫瘤的第二位,已經(jīng)超過了肝癌和肺癌。世界上絕大多數(shù)國家與我國一樣,大腸癌的發(fā)生率近年來都在攀升。但唯獨美國,其大腸癌發(fā)病率和死亡率從2001年開始就不斷下降。是什么原因?我國又能從中汲取到什么靠譜的經(jīng)驗呢?
據(jù)專家介紹,美國NCI研究院曾做過非常詳盡的調查和研究,結論是,大腸癌發(fā)病率下降的原因50%是因為國家全面推行結直腸癌的篩查工作。
專家建議:“兩類人群要比普通人更積極參與到篩查中去!”一類是有遺傳背景的人群,比如,家族中有人50歲以前發(fā)生了大腸癌,那么他相關的家人都要在40歲前甚至更早進行大腸癌篩查。只要能早期發(fā)現(xiàn),就能逃過死亡一劫。“因為早期大腸癌的治愈率非常高。”
二是已患有大腸腺瘤的患者,也就是那些有明顯癌前病變的人群。他們要防大腸癌,不但要把這些病治好,還要定期進行大腸癌基因篩查。其實也就是到醫(yī)院相關??铺钜粋€表,然后做一下大便的檢驗,對于高危人群醫(yī)生會建議進一步做結腸鏡。